前沿拓展:品牌男裝防曬霜推薦
夏日炎炎,大家出門在外難免會暴露于陽光底下,熱還倒是其次,進冷氣開放、能遮陰的商場打個轉歇息一下就完事了。
只是已經(jīng)受到陽光損傷的皮膚狀態(tài)難以逆轉,防曬問題始終是避無可避。都 9102年了,我知道不少男士們仍然坦蕩上陣,用清水洗完臉就出門,護膚隨緣,更別說涂防曬了。
但不想看到自己的皮膚提前衰老、布滿雀斑,勸你還是趕緊學習一下防曬的打理。特別是邁進30歲的坎后,暴露的皮膚問題更為顯著。
——
需要防曬的理由
休閑度假也好日常通勤也好,防曬打理都應該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防曬的根本是阻擋皮膚吸收太陽輻射出的部分紫外線(UV),有 UVA(UVA-1 和 UVA-2)、UVB 和 UVC 三種頻帶。
UVA、UVB、UVC 的波長和穿透力依序遞減,能量遞增。UVC 因為波長較短,大部分都已被臭氧層阻隔,能夠抵達至地球表面的主要就剩下中波 UVB 和長波 UVA。
因此一般情況下,對我們皮膚造成傷害的“元兇”通常是 UVA、UVB 。
UVA —— 三者中波長長、穿透力強,能穿過玻璃直射人體。所以別以為有車出行就能完全躲掉,沒有經(jīng)過處理的車窗玻璃還是沒卵用,因為擋不了 UVA。
它深入皮膚層,是我們身體接收得多的紫外光(占總比例約 90%)。像皮膚松馳老化、出現(xiàn)皺紋、黑色素沉淀等問題都是歸咎于它。
UVB —— 玻璃幾乎能隔絕全部 UVB,直射只可到達皮膚表皮層,不過仍會引起皮膚曬傷、變紅發(fā)腫、發(fā)熱發(fā)痛,嚴重的話還會起水泡或脫皮。
via Pinterest
其實每個人的皮膚對紫外線的可承受范圍都不同,但只要隨著陽光直射的時間增加總會到達大的限度,那么皮膚就會受到傷害。
例如損傷表皮細胞、黑色素加速沉淀,水分流失使皮膚變得干燥,而層中的膠原纖維受損,皮膚缺乏彈性,細紋、皺紋大多因此而生,嚴重的話甚至誘發(fā)皮膚癌。
現(xiàn)在就別以為只有夏天需要做防曬措施啦,很簡單一個道理,難道其它季節(jié)太陽就會隱身?不同季節(jié)、陰晴的紫外線只有強弱之分,但并不會憑空消失。把防曬當成習慣就好。
——
防曬手段
相信除了衣物、帽子和墨鏡,很多人都是涂防曬霜作為防曬的主要手段。
所以了解如何去選對防曬霜(Sunscreen / Sunblock)的類型就相當重要。在挑選防曬霜時,需要考慮防曬系數(shù)、成分、以及是否需要因應活動類型涂抹專業(yè)的防曬霜。
畢竟并不是拿起防曬霜就能涂個遍,關于產(chǎn)品的性和潛在隱患要了解清楚,例如成分會否致過敏,是否會破壞荷爾蒙平衡等。
關于防曬標識既然知道了元兇是誰,對癥下藥準沒錯。一般防曬霜瓶子上都會列出有關數(shù)據(jù),以及針對不同環(huán)境的類型,其中基本的判斷方法就是防曬標志。
因應防曬霜阻斷或吸收的紫外線側重點不同,也對應分為了防 UVA 和防 UVB 的標識。
針對 UVA ,主要有三種標志,日本標準是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防曬能力按PA+、PA++、PA+++、PA++++ 依序遞增。
歐洲地區(qū)會用 UVA + 星星數(shù) 表示防曬系數(shù)(星星越多防曬系數(shù)越高);
而美國則用“Broad Spectrum”或者 “Extra UVA Protection”作為標識。
至于 防 UVB 的則統(tǒng)一采用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數(shù)值來表示防曬系數(shù),大多數(shù)人都是偏向于選用這種防 UVB 的防曬霜。
UVB 紫外線對皮膚直接的影響就是會出現(xiàn)曬紅的現(xiàn)象,而在日曬下皮膚表層出現(xiàn)這些紅斑所需要用到的短時間就是基礎因數(shù)。
*皮膚曬紅的短時間 x SPF系數(shù)=遮斷時間
例如我的皮膚是暴露在紫外線下10分鐘就能曬紅,如果涂抹了 SPF30 的防曬霜后,原來10分鐘皮膚就會被曬紅的,涂抹之后就會將時限延長至10(分鐘)x30(SPF系數(shù))=300分鐘才會出現(xiàn)紅斑,同理用 SFP50 的話就是延長500分鐘。
當然,現(xiàn)在市面上已經(jīng)有很多廣譜防曬霜(瓶子上會同時有兩種標識),可以同時隔斷 UVA 和 UVB 兩種紫外線的侵襲,但大家需要留意成分是否有損害人體的因子。
雖然防曬霜好像看上去質地都一個樣,終保護皮膚的原理其實都不盡相同。根據(jù)成分隔絕紫外線的機制,主要分為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
物理防曬 —— 物理防曬的機制是會將紫外線反射、散射,起阻隔作用。普遍的物理防曬霜涂抹后會在皮膚表面產(chǎn)生泛白,這是由于成分的質地比較厚實,不太容易涂抹開來。
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鋅顆粒,現(xiàn)在很多人擔心物理防曬中的氧化鋅(特別是新型的納米氧化鋅)會有滲入人體的風險,但今年二月哈佛醫(yī)學院就發(fā)布了一份新研究,表明它不會滲透到皮膚層,也不會導致皮膚細胞中毒,相信也讓大家放下心頭大石。
物理防曬對紫外線的隔斷范圍很廣。畢竟沒有產(chǎn)生反應,相對溫和、無毒性,不容易被皮膚吸收,肌膚敏感、過敏原較多或者皮膚病患者好選用物理防曬。
化學防曬:化學防曬機制是其成分會吸收直射的紫外線,再以無害的反應將能量釋放到外界。
化學防曬的防曬霜相對質地輕柔,與普通的護膚乳霜相近,基本上不會產(chǎn)生泛白。
但是化學防曬的用不算太大,其中的成分容易被皮膚吸收,因此引起過敏的幾率會更大,適合油性或者混油皮膚。像含有二苯酮-3的不建議使用,有研究表明會產(chǎn)生光過敏,甚至誘發(fā)皮膚癌。
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防曬霜時,并不是防曬系數(shù)越高就越好,具體要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shù)和個人膚質。
針對這一點,像許多都設置了SPF的高值,像日本高可以達到200,這就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商家刻意吹捧防曬系數(shù)來吸引消費者。
一般來說,日常通勤的環(huán)境能選擇遮陰的地方不少,選擇 SPF15、PA++ 就足夠了。
而外出野外的山林環(huán)境游玩,需要比城市更高的防曬系數(shù),SPF30、PA++以上比較適合;前往海灘的會對防曬更高要求,基本無死角被陽光親密擁抱,SPF50、PA+++ 或以上是跑不掉的。
如果膚色偏白,日常防護都要SPF30、PA+++以上才能避免色斑;膚色偏黑的可以考慮 SPF15、PA++。
但要記住,凡是有大量出汗或者進行身體會大面積接觸到水的戶外運動后,務必要重新涂抹防曬霜,老實說號稱防水(Water Resistant)的防曬霜實際上并不完全有用,頂多就是抗水。
假如大家經(jīng)常差旅,建議好備上三種左右的防曬霜以應對不同的場景。涂抹時記得不要過于吝嗇,特別是去海灘、或者出動短袖短褲的時候,好都把身體涂抹一遍,皮膚不暴露不代表紫外線就穿透不了,畢竟織物還是有縫隙存在。
當然,想追求更為的防曬措施,紳士們的遮陽配飾大可派上用場,一般墨鏡能夠隔斷90%的紫外線,對眼睛及周圍皮膚的保護相當有,還能預防誘發(fā)的白內障。
而巴拿馬草帽也是為數(shù)不多能在夏天佩戴的紳士帽選,織法緊密、一定寬度的帽檐能夠有阻隔紫外線直射臉部,既能凹出休閑造型,也兼顧了夏日應有的優(yōu)雅,何樂而不為?
拓展知識:品牌男裝防曬霜推薦
還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