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川藏防曬霜品牌
準備
早在2011年我們一家三口就拼團走過318,那次高反的痛苦和路況的艱難記憶猶新,所以這次做了充分的準備。這幾年不斷的戶外自駕,裝備積累的越來越全,這次又添加了一些高原要用的。

車內裝備全家福主要裝備如下(不做廣告所以不公布品牌):1、寢具:防風雙層三人秋冬季帳篷一頂、發(fā)泡單人地墊三個(平時坐(睡)地下可以墊,睡帳篷可以拼接作為帳底保暖地墊)、-20℃木乃伊羽絨睡袋每人1個,信封可拼接薄睡袋每人1個,便攜充氣枕每人1個(如果準備在海拔4000米以上露營,羽絨睡袋是一定要帶的,夏季去選擇-20℃就可以了,充氣枕建議準備,體積很小不占地方,露營有個枕頭好好睡上一覺是比吃飯都重要的事情。到了珠峰大本營,即使睡在大帳篷里,我也睡自己的羽絨睡袋,既衛(wèi)生又保暖)2、登山裝備:外鎖碳素登山杖每人2只(外鎖比內鎖使用方便),登山靴每人1雙(要選擇防水的高腰靴,即使水上了腳背,里面都不會濕,要舍得買好的品牌,鞋子太重要),三件套沖鋒衣或者羽絨服每人1件。3、戶外野炊:灶頭1個,丙烷氣罐2只(用的多就要多帶),鍋具1套,一次性杯子幾十個,厚垃圾袋5卷(戶外吃東西就用一次性的,用完放在垃圾袋里,隨車帶走等找到垃圾桶丟里面就可以),一個宜家的嬰兒澡盆(這是車上有用的收納神器,有2只把手便于拎,澡盆壁柔軟,可以隨便擠壓變形,放在主駕背后的地板上,里面放食品、飲料和水壺,水撒不出來,食品可以隨便放,副駕側身就可以拿到,開車路上就是吃和喝,一個澡盆就解決了),便攜式濾水器(可以直接過濾泥水飲用),飲用礦泉水一箱。4、藥品:準備一個藥箱(很重要,準備藥品分為消炎、止咳、退熱、鎮(zhèn)痛、消化、皮膚感染、眼部、外傷、救心、抗高反等幾大類一一準備藥品和器具,體溫計,血壓計,手指血氧含量儀等常用儀器也帶上,有了這個藥箱,即使在荒蕪人煙之處也是心不畏懼,一路上用藥都是我自己給自己準備,如果去艱苦的地方會點醫(yī)學常識和用藥常識也是有必要的)、42L氧氣枕2個(心里安慰而已沒用上)。5、戶外用具:戶外多功能刀具(我的巴克731在珠峰大本營弄丟了,只帶回來一個刀鞘,真是可惜。)LED可調亮度頭燈每人1只,強光手電2個,營地燈1個,防狼噴霧1只,棒球棍2只,望遠鏡,戶外移動廁所帳篷(在藏區(qū)你不要對廁所有所奢望,有些地區(qū)很長的路都無廁所,男人好解決,女人就比較麻煩,所以準備了就有備無患,而且折疊起來很小,不占地方),帶自鎖的5米拉索3條,8米曬衣繩2條(很有用,在住宿地洗衣服可以及時晾曬,RAV4后排空間不小,把所有的空間充分利用,后排座椅上方的拉手又拉了一根曬衣繩方便車內晾曬衣服,),吊床1條,1.9升防漏保溫水壺1個和保溫杯2個(即使夏季的 西藏 ,高原地區(qū)都是低于10℃的,喝熱水比吃飯更重要),寬檐帽,折疊水盆,鎂棒打火石,電子打火機,指甲鉗,剪刀,剃須刀、電動推子(自己給自己剪頭發(fā)),暖寶寶(到冷的時候用的上),防曬霜( 西藏 是又冷又曬),抽紙,卷紙,自封口食品塑料袋大小若干(路上買水果洗洗干凈就放進去,隨時可以拿出來吃),各種充電器(盡量選用可以USB充電的充電器,在賓館用一個帶USB口的接線板就搞定各種充電器),帶USB口的接線板1個。6、電子設備:智能手機每人1部,都要裝好高德導航(每人都要裝),把要去的區(qū)域的離線地圖下載好,在沒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可以依賴離線地圖;手機安裝軌跡記錄軟件(我用的是六只腳,缺點是比較費電),好記錄每天的行程;筆記本電腦一臺,1TB移動硬盤1只,單反相機2臺,64G存儲卡3只,128G存儲卡1只,16-35廣角,24-105中焦,70-300長焦,50定焦鏡頭各1個,三腳架2個,GND、ND、CPL濾鏡幾只,10000mA的充電寶2個,相機備用電池2塊(每天充電夠用)。7、收納物品:雙肩戶外背包每人1個,小旅行箱1個(放換洗衣物,帶進賓館可以方便),一只中號的方形拉鏈側透收納箱(放冬季的衣服,到 阿里 后這個箱子用的頻繁),小東西按類別放在盒子里或者備胎工具箱里, 比如 我就用鞋盒子裝濾鏡,備用電池,充電線等等。8、證件類:身份證,邊境證(到公安局提前辦理好, 南京 辦理是免費的),每人帶信用卡1張,儲蓄卡1張(多帶無用,卡基本用不上, 西藏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地方都可以微信支付(支付寶在這兒不好用)),現(xiàn)金若干(不要帶硬幣,硬幣在藏區(qū)無法使用),這些卡片預先用手機拍照存起來以防遺失時方便掛失。9、汽車用品:每個人的駕照,行車證,車鑰匙和備用鑰匙(分為2人保管),車輛保險單并預備復印件,電動充氣泵,拖車繩(我用的是8m5噸拖車繩),1.10*0.35m塑料脫困板2條(單塊承重5噸),好用整板不要用可折疊的,記得上次陷車 青海湖 ,2塊折疊脫困板在輪胎下因摩擦都熔化了也沒脫困,搭電線(要長一些,既可以救自己,也可以救別人),工兵鍬,修車和補胎的工具(有備無患),反光三角牌,警示折疊錐桶,反光背心等。10、車輛準備:我的車是2.5L自然吸氣+適時四驅,車子2年跑了7.4萬公里,出發(fā)前換了前剎車片(已經磨的差不多了),換了四個AT輪胎(這個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AT胎深深的花紋和厚實的胎壁可以輕松過一些比較難走的泥地、碎石路,不用擔心打滑和被扎破,可以說四驅+AT胎是這次 西藏 自駕有信心的,如果您經濟條件許可,強烈建議更換AT胎),走前換了一次機油,用的是某品牌的17000km全合成油,所以自駕過程中沒有更換機油,備用玻璃水2瓶,備用小瓶機油(1L)1瓶,底盤護板(鋼質,買了車就裝上了,不然那些坑洼路托底托的你心砰砰跳,有鋼質護板可以保護油底殼及發(fā)動機),走前的車子的檢查很重要,關鍵部位要仔細的檢查一遍。

雖然我的原廠胎花紋還不錯但還是換了AT胎,RAV4 17寸的輪轂換AT胎實在不好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可以安裝的佳通AT100。

很深的花紋,泥路石子路再也不怕

胎外徑還增加了2cm,離地間隙提高1cm

換了一對原廠剎車片,藏區(qū)常見十幾二十幾公里的大下坡,換了剎車片下坡有保障
西藏的路和車我來說一下 西藏 的路況(包括 四川 甘孜 藏區(qū)), 西藏 的路況總體來說不難走,但有些路段因為修路,公路封掉,只能在荒地上開車,這是比較艱難的。在藏區(qū)經??吹睫I車自駕,是的,轎車可以走藏區(qū)的大部分路,但遇到大的坑洼、積水、泥濘,還是難通過的(從塔爾欽到老 定日 的路上就遇到過一段難走的路,下大雨,有大坑,深積水,爛泥,就是一個汽車拉力賽的路況,延綿三十幾公里,艱難的二十幾公里我已經過去了,先后路遇兩輛轎車迎面過來,他們驚慌而絕望地問我過來的路況,因為輪胎在路上已經被扎穿,備胎換上去了,底盤已經被托了很多次,很擔心車能不能走了,我建議他們掉頭繞路,因為我過來的路轎車是很難通過的,雖然繞路耽擱時間,但總比陷在路上強)所以有朋友問我轎車就不能到 西藏 嗎?不是,轎車可以走318國道,318國道全程油路,路況較好,這些年大力的投入道路建設,使得318國道上的很多難走的 盤山 路,現(xiàn)在從隧道一穿就過去了。而且 拉薩 到 林芝 , 瀘定 到 成都 已通了高速公路,小轎車可以輕松走318(遇到滑坡、塌方另說),就是318國道上車實在多,擁擠的很,沿途商業(yè)也越來越多,漸漸侵蝕了原始自然的景觀,如果您想初次體驗自駕 西藏 的感覺,就走318吧,順利的話從 成都 到 拉薩 4-5天就可以到達。如果你想了解 西藏 的雄偉和荒蕪,就走317和219,能滿足你的眼睛和心臟。再說下 西藏 自駕用什么車好,推薦是SUV以上(純越野車更有保障,但長途自駕舒適感也很重要),底盤高好通過,接近角和離去角大,好過坑,好是用92號汽油或者0號柴油的車,在 川藏北線 和 阿里 地區(qū)的大多數(shù)加油站只有92號汽油和0號柴油,如果你的車是95號油在這兒基本加不到(318國道上可以加到),如果你去 阿里 地區(qū),建議車排量2.0L以上,不然在高原缺氧的環(huán)境下,車子的動力會衰減的厲害,爬坡就是大問題,在進大本營的路上,我的車轉速6000轉爬坡只能是30邁的速度,看到排量小的車遇到坡只能是蹭上去,如果一旦在坡上失去動力就很危險,雖然網上有QQ進藏的帖子,但中間出了多少問題往往背人忽視,建議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在藏區(qū)看到多的就是豐田的 普拉 多和酷路澤,奔馳,寶馬,路虎等豪華SUV基本沒有,這些豪車在這高原的環(huán)境和沒有適合的油品保障,是無法適應這兒的環(huán)境的。因為7-8月是藏區(qū)的雨季,滑坡和塌方時有發(fā)生,所以路堵排隊就是常見的事,請各位親們遇到堵車不要焦急,更不要加塞插隊或者反道行駛,藏區(qū)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如果你的這些行為被管理道路的(有可能是警察,有可能是修路管理者,有可能是執(zhí)勤武警)發(fā)現(xiàn),就會命令你掉頭到后面去排隊,本來還想討個巧,結果排的時間更長,得不償失,所以老司機們都是老老實實排隊等候。這樣暢通的更快些。在藏區(qū)開車要時常抬頭看看路旁的崖壁,如果有連續(xù)飛石,建議好停一停,以免可能的滑坡直接把車推到深淵或者江里,2011年在318國道上曾經見過山上滾落的一個比收費亭還大的巨石直接把一座收費亭給沖沒了。所以不光會開車還要有點運氣。
西藏的吃藏區(qū)總體來說吃的東西比較匱乏,沒有內地的八大菜系,煎炒烹炸和各種小吃,這兒大部分菜和飯都是高壓鍋煮出來的,或者煮好再炒,蔬菜缺少,吃飯比較貴( 阿里 地區(qū)普通的光面條一碗20元起步,放點肉就奔30元去了),越是荒涼的地方,越貴(219國道上的塔爾欽,一個 岡仁波齊 腳下的小鎮(zhèn),飯店的炒菜便宜的38元起步),之所以貴,是因為高海拔,天氣寒冷,種不了菜,所有的菜都是從幾百公里外千辛萬苦運來。藏區(qū)開餐館的百分之九十都是 四川 人,一路上吃的基本是川菜。藏餐館我也進去過(在 拉薩 的八郭街,已經改良的符合漢人的口味,菜品也多),村鎮(zhèn)上的純藏餐館我們是不進的,語言不通,吃的東西不一定習慣(擔心腸胃不適病倒)。只是延路吃過幾次正宗的藏面,青稞粉做的,有點想拉面,里面放的是牦牛肉,好吃。還有就是 西藏 的甜茶很好喝,分甜的和咸的,都是論水瓶賣的,一買就是一水瓶,幾個人能喝到飽。出發(fā)前我們自帶了很多吃的東西,礦泉水也是隨時補充,餅干、面包、方便面,自熱食品都準備了不少(也怕荒郊野嶺被困住了要有持續(xù)幾天的食物供給),再加上牛肉醬及鹽、雞精、麻油,自己調味也很方便,又自帶灶具和爐子,真的是遇到什么情況都不怕。
西藏的住西藏 的住到處都有,分為純藏式的和普通賓館,純藏式的很多都是公共衛(wèi)生間(在快到老 定日 的一個鄉(xiāng)里因為太晚準備住藏式旅館,二層樓,厚墻小窗,連公共衛(wèi)生間都沒有,問上廁所怎么解決,答曰:大自然,我們只好拿起衣物落荒而逃,幾天不洗澡可以,但讓一位女性野外上廁所(特別是大的)真是很困難,但當?shù)厝司涂梢?,他們已經適應)。所以我們盡可能住酒店(也不是哪兒都有),沒有酒店就住單位招待所,雖然條件談不上好但至少可以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接軌, 西藏 的住宿有貴有便宜,熱區(qū)住宿稍好些就很貴了,在 那曲 市因為到的比較晚,網上訂不到可住宿的賓館,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說的過去的,一晚也要450元,這還不是節(jié)日的價格,有一種說法, 西藏 的一些旅游地因為一年只有半年可以營業(yè),所以房價比較高。但珠峰大本營的一個通鋪的鋪位費也就80元/晚,也不算貴。在一些大的寺院住宿,如果住宿點是由寺院管理(如 色達 或亞青)那就很便宜,在亞青賓館(亞青寺管理)三人間180元。住宿費用有高有低,就看個人對住宿的需求。
和當?shù)厝说慕涣?p data-track="15">我是比較喜歡跟當?shù)厝私涣鞯模貐^(qū)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可以說流利的漢語,但老人大部分都不會,鄉(xiāng)鎮(zhèn)的老人更是聽不懂漢語。所以我很羨慕這兒的年輕人會漢藏雙語,大部分藏族同胞是很好交流的,很熱心,我們在 甘孜 的大草原上,偶遇一群藏族中年人聚會,很熱心的把我們一家三口拉進去吃喝玩跳舞,真是開心的一次經歷(后面會細說)也有少數(shù)蠻不講理的,他們利用漢藏語言不通,文化不同,把大自然的饋贈或者政府的公共場所據為己有,攔路收費,讓過路人很不愉快,如果任由他們這樣,真可能出現(xiàn)劣幣驅逐良幣,終還是會影響他們自己,后面的經歷中會說到讓人糟心的過程。還是說好的吧,不好的放在后面的經歷中再說。一次開車在 山南 偶遇藏族同胞過“望果節(jié)”,我停車路邊下來準備拍照,恰好一位藏族老大爺從我身邊過,他突然伸出一只瘦骨嶙峋的手抓住我的手就拉著我向前走,大爺有六十多歲,個子不高,小眼睛,膚色黝黑,手上很有勁,我一驚,是不是不允許拍照啊或者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了,大爺一邊說著藏語一邊拉著我,我趕緊回頭跟夫人說,10分鐘不出來就打電話給我,沒人接就報警哦,她很緊張地看著我們消失在她前,我被大爺拉著穿過四處散落的一些小帳篷進了一個很大的圓帳篷,大帳里面是一圈長條板凳,正中間放著幾張方桌拼成的大桌子,長凳上做了一溜二十幾位老年男人,拉我的大爺可能輩分高,別人對他都很尊敬的站起來打招呼,桌子上放滿了罐裝啤酒和零食,大爺拿起酒就送到我面前要跟我喝酒,我這才一塊石頭落了地,我跟大爺再三解釋我要開車不能喝酒(學習過聾人手語起了作用,手勢一打大爺就猜到了),大爺對旁邊的人講了幾句,馬上就從外面進來一位中年婦女用盤子托了好多聽裝飲料送過來,我用紅牛和大爺喝,十分鐘左右夫人的電話來了,我跟她說沒事沒事,一會兒就出來。大爺不停的跟我說話,我一句也聽不懂,只能微笑點頭,旁邊不時有人從我身邊走過跟我打招呼,我報以微笑(大部分藏族同胞都不愿意別人用相機拍他們,為了尊重他們的習俗,我沒有留下任何影像,真是遺憾),大爺?shù)挠沂忠恢崩业淖笫郑◤谋凰プ【蜎]放過手),跟我說著話,說話時時常提到一個詞:阿吉,阿吉,每說到這次詞他的眼里就閃著淚光,我也不知道怎么應答,他叨念著阿吉阿吉,正好有一位年輕人從我身邊走過,我趕緊拉住他就問大爺在說什么,他說大爺?shù)陌⒓裉煲矔恚运吲d,這個阿吉是什么,也沒人告訴我,我們倆就這樣互相說著對方聽不懂的語言,我喝飲料,他喝酒,坐了近半個小時,我擔心他讓我留下來吃飯,我們的趕路計劃就得耽擱了。跟他比劃了半天,說要到塔爾欽去,他聽懂了塔爾欽三個字,就拉著我的手出了大帳,跟我揮手告別,后來在塔爾欽的喜馬拉雅酒店我問前臺的一位藏族姑娘,藏語阿吉是什么意思,又跟她說了路上遇到的事情,她說阿吉是奶奶的意思,那位老大爺在望果節(jié)上會見到他的奶奶,這是個高興的事。在 拉薩 的一家家庭藏餐館,和一位藏族姑娘的一番談話是讓我對藏族文化及地域的區(qū)別有了新的了解,中間的一個小插曲更使我終身難忘,我會在 拉薩 一篇里細說。西藏的治安西藏 很,一個月的時間里沒有見過一起爭吵和打架的。雖然進入 阿里 地區(qū)的市縣鄉(xiāng)要登記身份證,停車檢查,但沒有 新疆 的安保措施密集,進入邊境地區(qū)有些地方要檢查邊境證,加油站也登記身份證,但乘客不用下車在外面等。檢查站檢查有時排隊很長,要耐心的等待,貨車,大巴車查的嚴格一些,內地牌照的旅游的私家車查的會快一些,還是和 新疆 一樣,前后座的窗戶要全部打開,必要時開后備箱檢查。即使過檢查站路邊沒有執(zhí)勤人員,也好停下來去值班亭里問一下,我們在 仲巴 檢查站因為沒看到有人值守就直接開過去,被從值班亭內沖出來的武警直接叫停,乖乖倒車到檢查站起步線停車接受登記檢查,然后放行(請看 仲巴 篇),當時看到戰(zhàn)士提著槍沖出來厲聲大喝“停車!停車!”,我也是嚇了一身汗。后來再過檢查站,都主動停車配合檢查。
西藏看什么在 西藏 看什么, 西藏 有高原雪域,冰川草原,有各種措和湖,有各種生靈在大地上自由的行走,有金頂?shù)乃略汉湍ぐ莸男疟?,有漫山的牛羊和黑白的帳篷,有艱難的路和坦蕩的路,有目光堅定的磕長頭者,有在寒冷中苦修的出家人,有一心向善、祈福人類、回歸自然、行善不惡的普眾信仰,無論生活條件怎么艱苦,都能看到他們微笑的臉,都能看到滿足的目光。他們認為人生來終將回歸自然,對死亡的 平和 態(tài)度值得我反思,對金錢的看法值得我反思,自駕旅行可以探索為什么生活在這一片生存指數(shù)艱難的地域的人幸福指數(shù)很高,來挑戰(zhàn)自己在極限環(huán)境下的生存能力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
我的線路計劃的自駕線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在 拉薩 做一次休整:1. G317國道 都江堰 進藏到 拉薩2. G219國道 拉薩 到 岡仁波齊 再繞行珠峰大本營再返回 拉薩3. G318國道 拉薩 到 成都 再返回 南京

本次自駕線路實際全貌
因為整個自駕時間太長,為了避免您看的累我分為2篇來講述整個過程這一篇就說說317第一階段:G317國道入藏七條進藏線路中, 川藏北線 通常是“第N次進藏”的旅行者才會考慮穿越的區(qū)域。但這一區(qū)域無論是風光的變幻莫測,還是宗教與歷史建筑物的密集度都遠勝熱門而常規(guī)的 川藏南線 318。 甘孜 金黃的青稞田, 德格 的“人間仙境”多瀑溝,扎科的苯波重鎮(zhèn),亞青和 色達 的莊嚴叢林.......無不讓人處處驚心,時時動容。 川藏北線 兼具自然風光和人文遺跡,享有“東方的阿爾卑斯”之稱的 四姑娘山 ,“千碉之國” 丹巴 ,墨香濃郁的印經圣地 德格 ,“西天瑤池”新路海,川藏第一高和第一險的雀兒山,世界上高的 大湖 納木措……沿線的景觀不僅會讓你的視覺得到享受,也會讓你的心靈得到洗禮。比起 川藏南線 來, 川藏北線 走的人相對較少。這條線路全長2412公里,是一條艱苦卻充滿 西藏 人文故事的線路。沿途高聳入云的雪山,狂野奔騰的河流,寬廣秀麗的草原,潔白美麗的帳房,隨風飄揚的經幡,金碧輝煌的寺廟,不僅沖擊著你的視野,也震撼著你的靈魂。我的317線路安排:南京 → 宜昌 (840km D1)→ 都江堰 (910km D2)→ 四姑娘山 雙橋溝(150km D3)→ 四姑娘山 長坪溝→ 丹巴 藏寨(120km D4)→ 丹巴 — 金川 —喇榮五明佛學院— 色達 (360km D5)—喇榮五明佛學院— 甘孜 ( 230km D6)—雀兒山—新路海— 德格 印經院— 德格 (210km D7)— 江達 — 昌都 (350km D8)— 類烏齊 — 丁青 (260km D9 )— 巴青 — 索縣 (270km D10)— 比如 縣— 那曲 (330km D11)—納木措— 拉薩 (490km D12)

2018年5月份我去考了無線電執(zhí)照(準備上個車載臺),說好同行的好友因為家里有事去不了了,呵呵,看樣子又是單車獨行了,車載臺不用買了,好在我和夫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單車自駕旅行。6月底,在 上海 的兒子回家,想跟我們同去,他媽媽開心有一個年輕“勞力”隨行,搬行李等體力活有人干了。辦好三個人的邊境證,7月上旬安排好手上的工作,7月14日正式從 南京 出發(fā)開始 西藏 之行。
拓展知識:川藏防曬霜品牌
還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