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韓國海邊防曬霜品牌


文|弋曈

編|李樂蜀

2017年夏天,一夜之間,幾乎每位都市女生都有一把膠囊小黑傘。2022年夏天,防曬口罩、防曬衣、遮陽帽成為女生們出門必備的三件套。

不僅僅是女生,對于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的人士來說,防曬不是焦慮,而是剛需。

刺猬公社長期觀察發(fā)現,“冰袖”這一硬防曬單品的滲透率竟然是高的。刺猬公社曾經在外賣小哥、快遞員、建筑工人、路邊攤老板的身上都見到過冰袖。

陳鵬成為餓了么騎手已經第三年了,他告訴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自己的胳膊每年夏天都會被太陽曬傷,因為每天中午頂著大太陽送餐,即使擦了防曬霜也很快就被汗水沖走?!氨溥@東西是真好用,是我女朋友送的。”說到這里,陳鵬有些害羞地笑了,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齒。

李曉龍常年在街邊賣炸串和烤魷魚。太陽都落山了,他還是穿著冰袖。對此他解釋稱:“不穿著它(冰袖)做飯,油點子容易濺到胳膊上,穿上它反而還更涼快呢?!?/span>

回想起來,似乎每年夏天都會為選防曬產品做盡功課,類似“××防曬霜搓泥、××防曬霜不持久”的言論也經常出現,每一個抱怨背后都隱藏著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而每一個需求背后也隱藏著一個不可忽視的市場。

這些痛點都被 城市戶外生活方式品牌“ 蕉下”的創(chuàng)始人馬龍記了下來。他還發(fā)現,防曬化妝品滲透率高的是韓國,高達97% ,法國、英國均為30%左右,而中國只有16%,這意味著中國的防曬市場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于是,蕉下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硬防曬”的概念,用細分裝備打開市場。并且,蕉下的定位人群也不再拘泥于年輕女性,而是擴展至男士、兒童,近兩年推出的冰觸系列防曬服、冰薄系列口罩都是針對男性防曬需求推出的產品。

隨著市場逐漸被教育成熟,“防曬防老”四個大字也被刻進當代年輕人的DNA里,感受到被“硬防曬”支配的恐懼后,硬防曬產品也實現了從“無所謂”到“必須買”的跨越。

然而,防曬畢竟是季節(jié)性生意,夏天結束后,硬防曬也成了悖論,那么蕉下還能續(xù)寫爆款傳奇嗎?

創(chuàng)造需求的模型:販賣場景vs販賣產品

從蕉下在防曬賽道破圈的經歷來看,蕉下有一種令人羨慕的商業(yè)天賦——創(chuàng)造需求的能力。

創(chuàng)造需求是在真實的需求洞察基礎之上,滿足用戶未被滿足的需求,而在這點上,蕉下有著近乎“強迫癥”的執(zhí)著。

其實,從2021年開始,蕉下將觸角延伸進入了服飾領域,打入非防曬場景。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出,蕉下的產品結構目前已經比較均衡,其三大細分類別產品為服裝、傘具和帽子。

這三者分別占營收的29.5%、20.8%和18.7%;2021年,服裝實現營收7.1億元,同比增長412%;帽子實現營收4.5億元,同比增長271%。

這些數據也證明了,蕉下的服裝已經開始取代傘具,成為營收增長的大驅動力。

蕉下的服裝不僅僅是防曬服,而且包括馬丁靴、針織帽、搖粒絨馬甲、羽絨服在內的保暖防護衣物,均是以戶外場景為原點進行的品類拓展,這種拓展不是以產品的功能為邏輯基點,而是不斷填補使用場景的場景縫隙,進行心智相關的產品研發(fā)。

云感馬丁靴就是基于此被研發(fā)出來的,刺猬公社了解到蕉下不斷更新迭代戶外馬丁靴的全過程。

2021年秋季,考慮到原本沉重的馬丁靴無法應對戶外場景中徒步、運動等行為,蕉下推出重量僅312g的超輕馬丁靴,比傳統(tǒng)厚底馬丁靴減輕36%的重量,用“不笨重、無負擔”,重新定義了馬丁靴的時尚特點。并且考慮到戶外氣候的變化,將馬丁靴分為四季款和加絨款,滿足不同城市戶外場景所需。

2022年夏,蕉下又創(chuàng)新推出夏款馬丁靴——帆布馬丁靴,主打不悶腳,持續(xù)循環(huán)透氣,即使是在高溫天氣走上一天也不怕悶汗。此外,考慮到春夏雨水多的天氣情況,蕉下對帆布馬丁靴注入了三防易凈科技以及特殊的工藝處理,使得帆布面料具備防水、抗油、拒污的功能。

而2022秋冬,第三代厚底馬丁靴問世,這次蕉下主打舒適度,采用雙層鞋底和三層云感鞋墊,經微發(fā)泡輕質技術和一體化開模成型,用輕量柔軟的材質做緩震支撐,可以舒緩壓力,久走不累腳。

從蕉下做馬丁靴的過程來看,蕉下的創(chuàng)新其實是將日常穿搭引入戶外場景,再從戶外需求的角度中找到差異化的產品定位,因此“戶外場景”可以視為蕉下洞察新需求的一種模型,按照這種模型很多單品都可以被復刻,重新煥發(fā)價值。

這種創(chuàng)新成本并不高,風險也不大,嚴格來說,蕉下售賣的是“場景”而非產品。

同樣是羽絨服,在戶外運動場景中,用戶需要的是蕉下所提供的更輕薄、更符合人體重力結構、防風防水型的羽絨服。但其實,蕉下并沒有做實質上的顛覆型創(chuàng)新,而是挖掘用戶在戶外場景中的潛在需求,創(chuàng)造新的品類或新的子品類來獲取先發(fā)優(yōu)勢。

不得不承認,基于新的場景來洞察用戶需求確實是一種有的思路,為企業(yè)源源不斷地創(chuàng)造新產品賦能,也將給品牌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甚至還可以獲得巨大的市場回報。

營銷不是原罪,錯位營銷才是

2013年,馬龍和林澤創(chuàng)立蕉下,二人用九年的時間做出了一個細分領域營收超24億的頭部品牌。

這九年中,有七年蕉下都在夯實地基“從0到1”,僅用兩年時間就實現“從1到10”,以至于,我們能清晰看到:2019年-2021年蕉下營收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50%,毛利率從2019年50.0%提升至2021年59.1%。

而2019-2021這三年,是蕉下銷售費用飛速膨脹的時期,它也因此被扣上“重營銷,輕研發(fā)”的帽子。不過,這些營銷手段也實打實幫助蕉下迅速打響知名度,提升了轉化率。

據業(yè)內人士稱,如果營銷預算的ROI達到0.8-1以上,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允許無限投放,而蕉下這部分的ROI能夠達到0.8-1.3,盡管還算不上“品合一”,一定程度上蕉下的營銷策略也達到了“品協(xié)同”。

蕉下的營銷策略沒有錯,之所以長期以來被詬病是“智商稅”,其實是蕉下找錯了“宣傳點”。

此前,蕉下宣傳的重點均在“黑科技”。招股書也表示,蕉下在中國擁有123項專利,另有72項專利正在申請中。但據天眼查資料顯示,蕉下申請過的186項專利中以外觀設計類居多,有關防曬清涼且被授權的專利不到10項。

蕉下引以為傲的黑科技“L.R.C黑膠涂層”具有UPF50+的防曬果,在社交媒體有大量博主進行過紫外線測試,發(fā)現一把普普通通的黑傘也能具有UPF50+的防曬果,電商平臺售價幾十元的傘具、帽子也都使用此項“黑科技”,而蕉下大多防曬傘售價區(qū)間為149-319元。

蕉下的另一項黑科技是“AirLoop冰絲”面料。據多位博主測試數據顯示,蕉下部分防曬衣的接觸涼感系數分別為0.23以及0.25,市場上其他品牌防曬衣的該項數據也都在0.23-0.3之間。2017年官方發(fā)布的《紡織品接觸瞬間涼感性能的檢測和評價》標準規(guī)定,接觸涼感系數大于等于0.15以上,才具有接觸瞬間涼感性能,可見其他品牌的防曬面料也都符合標準。

結合以上兩點,蕉下自身的“黑科技”人設不強,而蕉下在價格上普遍更高為它帶來更多的非議。

但也有博主認為:“蕉下,貴有貴的道理?!?/span>

小紅書用戶靜靜對市面上的防曬衣進行測試后,認為蕉下的短款防曬衣視覺果好,顯瘦顯腿長,她愿意為了好看而多花錢。 盡管有不少人吐槽蕉下的墨鏡鏡片質量堪憂, 看手機都眩暈,但仍有一部分用戶喜歡蕉下墨鏡“不壓鼻梁的感覺”,喜歡這款墨鏡“顯臉小,出片”。

蕉下也表示這是“功能+設計”平衡后優(yōu)化出來的佳結果,因此蕉下并非錯在營銷,而是不應該講“黑科技”的故事。倘若蕉下營銷自己的戶外美學,相信一定有人愿意為了審美需求而多付出成本。

測評博主也曾坦言,蕉下十分注重用戶反饋,前腳剛有用戶吐槽產品的不足,后腳蕉下就會快馬加鞭進行升級,但隨之而來的是價格上漲。

品牌花錢讓更好的產品走到大家面前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營銷做得好可以直接流量變現,也可以助力企業(yè)打造品牌形象。

但過度依賴營銷工具的理念有待商榷,每年都會有一些大品牌營銷翻車的案例盤點,營銷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

只有注重品牌力的塑造,將營收和營銷投入比維持在健康的區(qū)間內,才不會一直陷在“燒錢換流量”的泥沼里,落入短期繁榮陷阱,對品牌長遠發(fā)展來說百害無一利。

蕉下應該成為中國版lululemon嗎?

常常有人拿蕉下與lululemon做對比,蕉下的發(fā)展路徑也確有l(wèi)ululemon之風,lululemon進軍的是休閑運動服飾的女性市場,借助瑜伽文化和社區(qū)活動贏得中產女性用戶青睞;而蕉下聚焦于城市戶外運動服飾的女性市場,借助戶外露營的風口,以硬防曬切入城市戶外市場,一舉覆蓋市場全品類產品。

蕉下的投資人蜂巧資本常欣也對媒體表示:“女性在戶外運動中天然地會更注重時尚,場景也有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戶外場景。從切入點上來說,就像籃球之于Nike,瑜伽之于lululemon,防曬是廣大亞洲女性戶外的第一步,蕉下以此為切入點再合適不過了?!?/span>

lululemon將出海中國作為緩解增長壓力的戰(zhàn)略之一,但也因此深陷品控的指摘風波中。

2022年5月,lululemon因產品以次充好、違反產品質量法被罰8.1萬元,之后lululemon在官方微博道歉,并下架了相關批次的產品。2018-2019年期間,lululemon也曾三次因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產品等問題吃罰單,累計被罰金額超14萬元。

小紅書上不少用戶表示:“近幾年lululemon質量嚴重下降,面料也開始變薄?!币灿杏脩粽J為:“l(fā)ululemon是做瑜伽褲起家的,高強度運動不行,我打球或者飛盤都撕壞好幾件了,面料不行,不耐穿?!?/span>

這背后暴露出的根本問題是,lululemon雖然控制著產業(yè)鏈中的高附加值環(huán)節(jié),但沒有自己的工廠,生產環(huán)節(jié)依賴于代工廠,其高溢價帶動的起來的品牌價值,很容易受到質量問題的拷問。

在這一點上,蕉下不僅沒能像lululemon一樣形成品牌溢價,產品質量問題亦是如此。盡管蕉下宣稱自己采用的是柔性供應鏈,但對代工工廠控制力較弱,將會給產品質量埋下長久隱患。

招股書內容顯示,蕉下與生產商建立OEM模式,在此模式下,生產商按照蕉下的設計和指示進行生產,對部分產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蕉下要求生產商按其指定購買。

雖然服飾品牌普遍采用代工生產,但不同的品牌間,在對代工廠的控制力上完全不同。耐克、阿迪在國內也有很多的代工廠商,一般是廠商為他們提供原材料和技術標準,耐克對代工廠的控制極為嚴格,甚至連宿舍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等方面都會管理,因此耐克、阿迪的品控較為穩(wěn)定。

黑貓投訴平臺中,涉及蕉下防曬傘的投訴量達到百余條,投訴內容多為質量問題、虛假宣傳,她們表示,膠囊傘雖然很輕但買來還不到三個月,傘柄直接被風吹斷了。小紅書上一篇標題為《勸退,失望透頂的蕉下魔術褲》的筆記中,作者表示,蕉下的鯊魚褲幾乎沒有什么彈力,導致她“穿不上去,也脫不下來”。

因此,相比于蕉下能否成為中國版lululemon,大家更期待看到蕉下能夠修煉好內功,回答好以下兩個問題:

1、如何品控,解決供應鏈危機?

2、如何不依賴營銷,提升品牌內生力 ?

盡管IPO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無法解決品牌建設與供應鏈整合的內生焦慮。傳統(tǒng)服裝品牌如優(yōu)衣庫、迪卡儂、探路者等也都陸續(xù)推出防曬、戶外產品。在線下門店布局方面,優(yōu)衣庫在中國已超過800家,探路者超過700家,而蕉下只有66家,面對這些具有產業(yè)鏈優(yōu)勢、影響力更大、性價更高的勁敵,如何守正出新,將是蕉下的下一個挑戰(zhàn)。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拓展知識:韓國海邊防曬霜品牌

還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