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sp30防曬霜品牌
文 |包校千
編輯 |Lina
封面來源 |企業(yè)官方
后疫情時代,數字化正在重塑各個行業(yè)。
在酒店業(yè)因疫情蒙受沉重打擊時,總部位于上海的華住集團(以下簡稱“華住”)展現出一種同行們未有的韌性,一度以高凈利率守住了第三大酒店運營管理公司的體面。
疫情對酒店行業(yè)的影響毫無疑問。特別是抗風險能力弱的單體酒店,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凈關店率分別達到22%和13%。僅2020年,國內15間房以上的酒店相較2019年減少近6萬家,客房數共計減少229萬間。
與同行在行業(yè)低迷期被迫收縮截然不同,華住仍然在逆勢擴張。
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華住127.87 億元的凈營收,較2020年增長了25.4%。而根據新披露的2022年三季報數據,集團酒店營業(yè)額達152億元,同比增長24.4%;中國區(qū)業(yè)務RevPAR已整體恢復到2019年的90%。
01.變革,從酒店前臺開始手機預訂、刷證、人臉認證、制卡,30秒不到,房卡到手。這是華住在2019年推出的“30秒入住”服務。
如今,華住已在旗下約超過6200家酒店中上線了這項服務,并且做到了“0秒退房”。這背后,既有集團對前臺接待、客房服務、采購等流程的重塑,也離不開數據與算力的助推,用數字化的方式改造傳統酒店連鎖品牌。
2012年,移動互聯網時代啟幕,華住酒店也開始布局新的戰(zhàn)略藍圖。
當年,華住旗下有三大產品線,即面向中端酒店市場的漢庭酒店、面向有價值意識的旅行者的漢庭快捷,以及面向年輕消費者的漢庭客棧。
此時的華住已經擁有1300萬名會員,20歲到40歲年齡段的商務人士占70%,80后和90后作為消費主力軍。這些人與互聯網伴行,更愿意大膽嘗試新科技,更熱衷于網購和一站式服務。
彼時,中國酒店數量逼至進萬家,較2011年增加了35.68%。其中,300元以下的經濟型酒店仍然是主流市場,競爭愈發(fā)趨向白熱化。華住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季琦預判,未來的兩到三年,酒店市場會不可避免地趨向飽和,只有用差異化的服務體驗,才能保持住華住的市場領先地位。
為了讓華住的服務、營銷和管理模式更貼合主流客群的口味,季琦希望打造更年輕、更便捷、更科技的酒店形象。
傳統酒店前臺不僅辦理入住手續(xù)復雜,而且在高峰期經常會遇到滿房的情況。要從用戶這一實際痛點出發(fā),季琦想到了機場的自動值機系統。于是,一個“線上選房、自助入住”的想法進入了他的腦海。
可要改變現狀,還需要有一名既懂服務行業(yè) 、又懂IT技術的專業(yè)人才。
時年34歲的劉欣欣進入了季琦的視線。她在世界500強集團公司有著近17年的信息化實戰(zhàn)經驗,主要負責企業(yè)信息化和互聯網數字化轉型,同時擁有理工科的邏輯思維和女性相對細膩的洞察力。
2012年,劉欣欣正式加入華住集團,成為了公司首位信息官(CIO)。她第一個任務,就是為華住打造“在線自助選房”服務。
房客在到店之前,就能夠通過網絡,線上預覽并選擇房間,這個功能如今看來似乎司空見慣,但在10年前,沒有任何一間酒店能夠做到。
2012年11月,在線自助選房在華住官網上線時,只有10位客人使用了這項服務。為了培養(yǎng)用戶的消費習慣,酒店還特意開辟了綠色通道,讓用戶獲得優(yōu)先選房的權益。

華住會自助選房界面
2014年,以文字形式出現的自助選房整合在華住會APP上。2019年,這一功能又升級為“文字+地圖+偏好” 的交互方式?,F在,在線自助選房作為華住的標準服務之一,被官方稱為92%華住用戶的,每天大約有2萬筆訂單是通過這種方式完成交易的。
“在線自助選房”的成功給予季琦和劉欣欣對于數字化的信心。下一步,他們把目光投射到簡化入住手續(xù)上。
基于一站式服務體驗的想法,季琦和劉欣欣達成了共識。他們提出了“30秒入住、零秒退房”的概念,借此告別酒店前臺瑣碎的手續(xù)流程,降低不必要的人力資源成本。
然而,彼時的華住內部并沒有人能夠打造這樣一套數字化系統。為了更好的“偷師學藝”,她跑到公司隔壁的萬豪酒店琢磨擺在大堂的一塊塊屏幕,去星巴克看收銀員的發(fā)票機,到杭州的外婆家研究店內的叫號系統。
在那段時間里,劉欣欣都顯得“行為異常” 。

華住酒店前臺的自助入住機
不久,華住1300多家門店陸續(xù)出現了類似iPad的自助終端 ,右側有身份證刷卡槽,用于門店自助辦理入住。用戶可以通過這臺終端完成預定、選房和支付流程,后到前臺取卡和發(fā)票。

前臺自助入住機:華掌柜
如今,這一智能終端經過迭代被命名為“華掌柜”。
據了解,2021年有8100萬客人是通過華掌柜辦理入住的,在這些訂單里辦理入住的平均時長是 25.5 秒,快的辦理入住時長是7.8秒。
即便是今年上半年疫情形勢嚴峻的上海,員工不滿編的情況下,華住也具備了基礎服務的保障。既要一人一驗,但是也要考慮客人的入住體驗。在上海政府各部門的支持下,劉欣欣帶領團隊用15天時間把“華掌柜”和“數字哨兵”進行整合,并在一夜間完成對上海680多家酒店的覆蓋。
這次整合的過程中,數字化產生了益的疊加。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企業(yè)數字化能力能跟政府的數字治理政策進行快速匹配,充分發(fā)揮企業(yè)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動性以實現新應用、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的孵化,在為企業(yè)構建更為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同時,也持續(xù)夯實和完善了城市數字底座的建設。
02.從“漢庭會”到“華住會”華住集團對酒店數字化的提前布局,與創(chuàng)始人季琦的另一個身份有關。
1999年,他與梁建章、沈南鵬、范敏共同創(chuàng)立了中國大的OTA平臺(Online Travel Agency,在線旅行社)攜程旅行網。

攜程四君子:梁建章、季琦、沈南鵬、范敏(從左到右)
后來,這四人被冠以“攜程四君子”的江湖稱號 。
事實上,劉欣欣正是攜程首任CTO朱劍岷向季琦推薦的人選。
離開攜程后,季琦又作為聯合創(chuàng)始人參與創(chuàng)辦了如家快捷酒店,并在2005年開始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正式推出“漢庭”這一品牌。
2006年漢庭進入了快速擴張期,開始接受特許經營申請。經過一系列產品的更名和重新定位,公司于2010年3月在納斯達克上市。
這期間,為了削減分銷成本,擺脫對OTA平臺的渠道依賴,季琦早于如家、錦江引入了會員平臺“漢庭會”,并拿出8500萬美元融資的一部分,用于系統開發(fā)。
OTA是互聯網進入中國的早期產物,它復制了歐美旅游業(yè)電子商務模式,提供酒店、機票、門票等在線預訂服務。在酒店行業(yè),OTA平臺每單可賺取銷售價格的10%-20%作為服務傭金,是一個昂貴的分銷渠道。一些平臺還會時不時地要求更高的傭金比例,這讓很多中小型獨立酒店捉襟見肘。畢竟,這些酒店高達90%的預訂被在線旅行社壟斷,切斷與OTA的合作無異于自斷筋脈。
商業(yè)無對錯,但季琦深知酒店經營的這一痛點,因此對搭建會員體系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在2014年,公司加大了對移動預訂應用程序和會員計劃的投資,鼓勵客人加入會員體系,并直接通過其網站、APP和后來的微信小程序預訂。
此時的漢庭酒店集團已經改頭換面,品牌更名為華住酒店集團,向多品牌戰(zhàn)略發(fā)展,創(chuàng)立了全季、禧玥等中酒店品牌,并通過收并購把更多酒店資產納入麾下。其會員體系也從“漢庭會”升級為“華住會”。
作為銷售及營銷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華住會集成了位置信息、便利設施及定價、預定服務、在線支付以及在線選房等功能。其中,自有渠道低價、會員優(yōu)惠等政策,為華住帶來了穩(wěn)定的客源和訂單。截至2021年底,華住會會員數已由 2012年的 0.08億增加到 1.93億,總預定量的75%來自會員,直銷比例高達88%。
通過CRS(Central Reservation System,中央預訂系統)和會員體系的搭建,華住目前房費抽傭率已降至8%,節(jié)省下的成本開支,一部分以官網低價的形式返還于會員,其余用于平臺建設。
03.5人就能運營一家酒店為期十年的數字化建設,華住搭建起了公司與1.93億會員的溝通橋梁,支撐起了400余個城市中的8000多家酒店的日常運營及14萬員工的管理與協同。其中,95%的業(yè)務系統都是華住自主研發(fā)。
有業(yè)內人士評價,華住數字化轉型之所以成功,在于集團的數字化戰(zhàn)略能夠一脈相承。
從劉欣欣2012年提出的“胖線上、快線下”,把日常業(yè)務線上化,到2017年的“胖線上、快線下、強中臺”,開始強調中臺集約化管理,各式各樣的系統都以“華通”這個統一的平臺呈現出來。
當中臺強到一定程度,成為華住的“大腦”,那么下一步必然是如何實現“人機合一”的問題了。2019年,劉欣欣兼任聯席總裁,繼續(xù)主管銷售、信息技術和平臺能力建設,集團數字化戰(zhàn)略也調整為“人機合一、讓天下沒有難管的店”。
不斷升級的舉措,目的都只有一個:提升單店率和發(fā)展速度。
業(yè)內一直有種說法,認為華住的店長是比較好做的,“因為他們經過了武裝,知道如何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知道如何發(fā)展會員,知道如何進行GOP(Gross Operating Profit,營業(yè)總毛利潤)管理?!?/p>
華住自研了中國酒店業(yè)的智能化RMS(Revenue Management System,收益管理系統)和客房數字化系統。
根據實際供求情況,RMS可以根據周圍3公里的大數據自動調整房價,減輕了酒店經理的工作量。2019年第四季度,華住運營超過18個月的酒店中,約58%的價格調整是由其RMS自動完成的。

2018年,時任華住集團CIO的劉欣欣和集團高管進入企業(yè)走訪交流
除了各種工具降低工作復雜度,系統也能接替人工去做一些工作。例如,華住推廣的華小二接打電話機器人,劉欣欣測算過,這些數字化工具平均每天能幫助酒店員工節(jié)省25%左右的時間,相當于2.3小時的工時。在這些工具的加持下,華住旗下的海友酒店甚至實現了“5人運營模式”,以較少的人力管理成本,大程度滿足客人客房清掃或者是其他服務的隨叫需求。
客房數字化系統則自動分配清潔或維護人員。一旦客人退房,系統會通過應用程序向酒店保潔員推送通知,這簡化了酒店前臺和保潔員之間的溝通,為延遲退房的客人提供了更靈活的時間。
這套數字化系統推動了保潔的績模式從時長算薪轉換成了計件算薪?!耙郧?,保潔賺取固定工資,沒有動力去打掃更多的房間,只能依靠客房主管分配清掃區(qū)域。現在,酒店的退房信息能夠實時反映到阿姨手機上,保潔打掃完自己的區(qū)域后,可以幫助別人去做,每打掃一件就做一次計件?!睆暮笈_統計的數據來看,保潔的客房清掃時間平均需要15-20分鐘,較原有模式減少了33%。
當然,數字化也在倒逼一些矛盾快速顯現。計件模式的弊端體現在保潔為了搶房減少清掃工序。為了不讓交付標準降低,單體酒店還可以讓主管逐一查房,但對于旗下七十萬間客房的華住來講,計算量無疑是巨大的。
華住的策略是,加入客人點評功能,并與保潔打掃的質量掛鉤。如果連續(xù)獲得好評,達到一定級別之后,主管不僅可以免查房,還可以根據打掃質量算單價。
數字化生產工具改變了傳統生產方式,而新的考核方式既推動了主管的權力,又保障了保潔的責權劃分和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除了門店的管理經營,前端的開發(fā)也能夠用數字化武裝,畢竟一個好的選址決定了這家酒店未來50%的經營能力。
過去,酒店選址依賴龐大的線下開發(fā)團隊,華住集團自研的智能酒店選址系統,通過智能數據分析系統來幫助開發(fā)人員和加盟商做出決策。
只要在手機APP中輸入酒店地址、房間數量等關鍵信息,系統可以立即反饋和推薦適合該物業(yè)的品牌、價格建議等,這一系統幫助華住用更少的人力,開發(fā)未來2000到5000家的酒店。有了智能工具的加持,2019年第一季度,華住以平均每天新開兩家酒店的速度增長。
但對于酒店行業(yè)來講,僅僅依靠數字化有時候并不是的,例如一線員工抱團的問題引發(fā)的一些矛盾,還是需要靠人來解決很多事情。
劉欣欣說,決策通常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專家模式,另一種是算法模式。和工廠的算法模式不同,酒店不是封閉場景,99%的人都是客人,它的變量就遠高于工廠,就像今天的智能駕駛從封閉路段進入開放路段,路況變量會讓實際情況極為復雜。
顯然,專家模式更適合眼下的華住。這需要把已有的專家經驗沉淀成知識庫,注入到由科技團隊組成的“華住超腦”,再通過內部培養(yǎng)的“教練”用帶教的方式傳遞下去。

華住旗下桔子水晶酒店計劃在3年左右達到400家門店的規(guī)模
04.用數字化沖擊中高端數字化變革不僅讓華住在酒店運營管理上減本增,其背后的IT系統還為集團多品牌戰(zhàn)略再添一臂之力。
法國雅高酒店集團是早進入中國酒店業(yè)的外企之一。2014年,華住與之戰(zhàn)略聯盟,并持有其在大中華區(qū)豪華及業(yè)務10%的股份。根據合作協議,華住管理雅高集團的加盟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蒙古的中檔和經濟型品牌,包括諾富特、美居和宜必思。
曾有知情人士透露,雅高集團之所以與華住酒店集團置換股份,是看中了華住集團的網絡預訂平臺,方便中國游客快速預訂雅高的國外酒店。
歐洲監(jiān)測公司的一則數據顯示,受中國經濟增長和中產階級消費者的推動,2015年到2019年期間,中國酒店銷售額增長27.5%至515.6億元。
彼時,華住管理層判斷中國酒店市場大、賺錢的部分除了經濟型酒店,還有中酒店,因此業(yè)務逐步向中高端酒店延伸。
時任集團投資副總裁葉菲先后主導了對桔子水晶、德意志、花間堂酒店的收購,以及與雅高集團的合作。她說,IT能力是酒店品牌愿意與華住合作,或被兼并的重要原因。
2017年,華住以36.5億元收購桔子水晶酒店時,IT部門用87天左右的時間把運營系統、預訂系統、會員系統和后臺支持系統和華住系統整合,幫助這一新品牌增加了14.5%的客房收入。
2019年,華住集團以6.9億歐元收購德意志酒店集團(Deutsche Hospitality)。這家德國豪華連鎖酒店在19個經營著118家酒店,希望通過IT系統進一步提高酒店的運營率。
高端酒店歷來都不是一個能賺快錢的生意,大部分酒店在華運營率、盈利情況并不樂觀。一方面與產品追求大而全、成本高昂有關,另一方面,這些跨國品牌加盟商比例極高,集團的管理較為分散。
這讓靠標準化的經濟型酒店起家的華住抓住了機會。
當時,華住酒店一線員工的人工成本約為每月6000元,IT系統讓華住門店的員工做到了行業(yè)低。如果進行量化,管理一個華住酒店房間平均只需要0.17名員工,支撐一家酒店的日常運營只需要0.8名HR +會計和0.02名IT員工。其員工人數與房間的比例約為萬豪的0.13,希爾頓的0.19。

目前,華住旗下30個酒店品牌已在1000多座城市開設了超過8100家酒店
中酒店已被華住視為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其在國內的中酒店客房數量已經從2013年的不到10%,增長至53.76%。包括桔子水晶、城際、美侖、漫心、美居和諾富特等酒店品牌,預計2023年在營和管道數量將突破1000家。
“過去十年,數字化幫助華住構筑了核心競爭力,站在了行業(yè)頭部梯隊。我們希望通過數字化實現人力成本節(jié)約和生產率的大幅提升,”劉欣欣坦言,產業(yè)升級不是顛覆原來的模式,而是在新模式下通過數字網絡連接實現新的價值突破,以機制創(chuàng)新為主,數字化創(chuàng)新為輔。
拓展知識:sp30防曬霜品牌
還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