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生物防曬霜有什么品牌

天氣一天天變熱,又進入防曬季。近甄垚收到不少關(guān)于防曬問題的咨詢,其中一個問題是這樣的,如下圖:

“生物防曬”這個概念,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幾年的時間,在甄垚印象中,前年和去年炒作的特別熱。但到底什么是“生物防曬”?眾說紛紜,并沒有統(tǒng)一的概念。
防曬產(chǎn)品,通常根據(jù)防曬劑的類型來劃分,市場上的防曬劑主要有化學防曬劑(有機防曬劑)、物理防曬劑(無機防曬劑)。近幾年,原料商開始推廣一些具有防曬果的植物來源的防曬劑和生物工程制技術(shù)來源的防曬劑,部分品牌把含有這兩種來源防曬劑的產(chǎn)品,叫做“生物防曬”。

“生物工程防曬劑”的現(xiàn)狀
利用生物工程技術(shù),包括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以及酶類技術(shù),研制出具有防曬功能的防曬劑,叫做生物防曬劑。原料商給的生物防曬劑資料,宣稱生物工程防曬劑的防曬果,主要通過調(diào)節(jié)皮膚免疫功能,增強細胞活性,抵御增強紫外線損傷。
“生物工程防曬劑”的防曬原理,怎么聽起來和抗氧化、修復、抗衰老等成分的作用機理有點像呢。再看所謂的生物工程防曬劑:脫乙酰殼多糖、輔酶Q10、金屬硫蛋白、神經(jīng)酰胺、透明質(zhì)酸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這些不都是常用的護膚成分嗎?
如果這些成分劃歸為“生物工程防曬劑”,那我們?nèi)粘J褂玫脑S多精華、乳液、面霜,都可以成為生物防曬產(chǎn)品了。甄垚并不否認這類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增強細胞活性,抵御紫外線傷害。但和日常定義的防曬劑,相去甚遠。為了推廣防曬產(chǎn)品,挖掘新賣點可以理解,但這樣牽強附會,真的好嗎?真以為消費者都是傻子嗎?

“植物來源防曬劑”的現(xiàn)狀
相對“生物工程防曬劑”,“植物來源防曬劑”研究要深入一些?!爸参锓罆駝钡姆罆裨砗突瘜W防曬劑、物理防曬劑類似,主要通過植物提取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蒽醌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植物多酚類等成分,反射和吸收紫外線,達到防曬的目的。
另外,這些“植物防曬劑”還可以通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增強細胞活性,達到抵御紫外線損害的作用。
目前,市場上具有防曬作用的植物提取物主要有:蘆薈、石榴、綠茶、黃芩、紫草、黑莓、青石蓮、貓爪草等。文獻顯示黃芪、沙棘、槐米、丹參、魔芋、薏苡仁、夏枯草、紅厚殼(海棠果)、月見草、何首烏、迷迭香、白蠟樹、花楸樹、櫻桃樹皮等均具有防曬作用。
雖然報道有防曬作用的植物不少,但做成產(chǎn)品的不多。即使是已經(jīng)研制上市的產(chǎn)品,仍缺乏更深層次的研究。防曬果和常規(guī)的物理防曬劑、化學防曬劑相去很遠,只能作為常規(guī)防曬劑的補充。其次,植物紫外吸收劑本身的顏色不利于直接應(yīng)用,脫色處理后防曬果會降低。
此外,植物不同的提取方式、提取部位、生長環(huán)境,其成分有較大差別,不利于統(tǒng)一標準化生產(chǎn),不同植物以及植物與傳統(tǒng)防曬劑之間配伍的性、穩(wěn)定性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因此,“植物防曬劑”還處在研究探索階段,許多問題需要更深入研究,遠沒有到大規(guī)模應(yīng)用的時候,更別說替代現(xiàn)有的物理防曬劑和化學防曬劑。“植物防曬劑”只是現(xiàn)有防曬劑的補充,輔助常規(guī)防曬劑發(fā)揮作用。
另外要特別說明,對防曬劑的使用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我國目前只批準了28種準用防曬劑。市場上無論是植物來源防曬劑,還是生物工程來源防曬劑,都是商家自己的宣傳行為,并沒有得到的許可。

美帕宣傳的生物防曬是什么
甄垚從藥監(jiān)局網(wǎng)站,下載了美帕隱形修復防曬霜的備案成分表,如下圖:

圖中紅框框起來的成分,是這款防曬霜使用的四種防曬劑,全部是化學防曬劑。翻遍整個成分表,也沒有找到植物來源的防曬劑。只找到綠框中的“脫乙酰殼多糖”,這個成分確實是生物工程來源,上文已經(jīng)講過。
“脫乙酰殼多糖”可以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層膜,可以柔軟肌膚,具有不錯的保濕果。但如果添加了這個成分就是“生物防曬”,那目前市場上的防曬霜,哪個不添加個活性成分,豈不是都可以宣稱為“生物防曬”。
“生物防曬”聽起來很高大上,實際上經(jīng)不住研究和推敲,把成分表一列出來,就原形畢露。這款防曬霜就是一款“化學防曬霜”,只是添加了幾個生物工程制成的活性成分,宣傳“生物防曬”炒作。
拋開概念炒作,這款產(chǎn)品使用的化學防曬劑相對溫和,防曬能力不強,應(yīng)付日常防曬可以,長期戶外不夠。不防水,大部分洗面奶可以清洗干凈。質(zhì)地比較滋潤,適合偏干性皮膚使用。在炎熱的季節(jié),偏油性肌膚會感覺有些油膩。
綜上,生物工程來源的防曬劑、植物來源的防曬劑,目前還處在探索階段,需要進一步研究。即使已經(jīng)上市銷售的原料,也只能作為常規(guī)防曬劑的補充。只靠所謂的“生物防曬劑”,防曬指數(shù)很低。市場上宣傳的“生物防曬”,是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盲目追求天然、植物、生物工程的非理性心理炒作的概念。終是為了銷售,讓消費者為自己的認知誤區(qū)買單。
拓展知識:生物防曬霜有什么品牌
還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在線咨詢】